close







 


滿謙


《法華經·法師品》云:「又如來滅度之後,若有人聞妙法華經,乃至一偈一句,一念隨喜者,我亦與授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記。」

研讀或聽聞《法華經》後,我們若能培養出一念隨喜,這就是隨喜的功德。隨喜功德的學習在日常生活中是重要的修行。看見別人做好事,我也隨喜;聽到有人得獎了,我也為他歡喜;看到你發財了,也隨喜為你歡喜。一般人不容易有這種性格,不容易做到隨喜功德,修行的人要慢慢地培養這種隨喜功德。

有人說日本人的性格像老母鴨,老母鴨在前面一走,咯咯咯叫,後面很多的小鴨子,咯咯咯就隨著老母鴨走,日本人比較服從,比較隨順。日本人的性格,比較有團隊的精神,肯服從,可以隨從,隨大家一樣來做。

中國人的性格,不是老母鴨的性格,是公雞的性格。什麼是公雞的性格? 見不得人好的性格。只要有一隻公雞咯咯咯叫,頭抬起來了,別的公雞就會來啄,把牠的頭啄下去,不准牠叫,不准牠抬頭,這就是中國人的民族性;沒有隨喜的性格,看不得人好的性格。

現在有一些人信佛,到道場去共修,看到有人布施,因為沒有錢布施,內心感到自卑,所以就不去誦經拜佛。其實,金錢的布施還是小事,比金錢更高一層的布施是做義工,出力布施,例如幫忙倒茶、澆花、掃地。因此,有錢出錢,有力出力,大家都能布施。

如果無法出錢布施,也沒有力氣,不能出力,也沒有工夫或時間,我可以說好話,常常讚嘆,讚嘆佛法、讚嘆佛陀的功德、讚嘆寺院的莊嚴、讚嘆法師的慈悲,讚嘆我們的信徒道友。這個讚嘆、好話更重要,比出錢或出力布施更好。

出錢是一等,出力是二等,出好話就是三等了。甚至於我沒有出錢,也沒有出力,也不會說話,那也沒有關係,可以出心。什麼叫出心? 別人在布施,我沒有錢,不過我心裡很歡喜。例如:南華大學、佛光大學在辦學,有的人就發起「百萬人興學委員會」,一百萬人共同來辦大學,每個月出一百塊。有的人就說,一百塊我也出不起。這也沒有關係,你出一百塊,我心裡很歡喜,心生隨喜,在佛教裡面稱為隨喜功德。

見人做好事,我心裡歡喜,和布施的人一樣有功德。有時布施的人心存望報、心存計較,不是心甘情願的布施,可能功德很少。但當我看到你的布施,我心裡歡喜,我的功德不但同等,可能比你還大。

因此,學佛不一定要有錢,最重要的是有心,有心比有錢更重要,所以我們要做一個有心人,有心人最好

《因果經》云:「若有貧窮人,無財可布施,見施心隨喜,福報與施等。」可見一念隨喜,功德無限。今後在日常生活裡能培養出一念隨喜,這就是功德,這就是修行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莫葫蘆 的頭像
    莫葫蘆

    明知不可而為之;雖千萬人吾往矣!

    莫葫蘆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2) 人氣()